近期,一些非法金融中介活动频发,假借“低息”“快速放款”“代办服务”等名义诱骗消费者,最终导致个人信息泄露、资金损失甚至陷入债务陷阱。为保护您的合法权益,我们特别提醒:请务必提高警惕,选择正规金融机构,理性维权,远离非法金融中介!
一、警惕非法金融中介风险
1.虚假宣传:以“百分百成功”“秒到账”“超低利率”为噱头,实际可能隐藏高额服务费、砍头息等陷阱。2.信息盗用:要求提供身份证、银行卡、手机号等敏感信息,可能被用于非法借贷、诈骗甚至洗钱。3.暴力催收:若逾期,可能遭遇骚扰、恐吓等非法手段,严重影响生活安宁。#应对策略:
● 不轻信陌生电话、短信、链接推广的金融产品。● 拒绝向他人泄露个人金融信息及短信验证码。● 通过官方渠道(如银行网点、持牌机构APP)办理业务。
二、选择正规金融产品与服务
1.认准持牌机构:选择银行、消费金融公司等持有金融牌照的正规机构。2.看清合同条款:仔细阅读利率、费用、还款方式等内容,拒绝模糊承诺。3.理性评估需求:根据自身还款能力借贷,避免过度负债。#正确操作:
● 通过官网、官方APP或线下网点咨询产品。● 使用“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”查询机构资质。● 对比多家产品,选择最适合自身需求的方案。
三、树立依法理性维权意识
若遭遇金融纠纷或欺诈,请通过合法途径解决:1.收集证据:保留合同、转账记录、聊天记录等证明资料。2.正式投诉:向金融机构官方客服或金融监管部门(如银保监会、地方金融管理局)投诉。3.报警处理:若涉及诈骗、暴力催收等违法行为,立即拨打110报警。#切勿:
● 轻信“代理维权”“反催收”等非法服务,避免二次受骗。● 采取过激行为,理性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争议。
温馨提示:
金融消费需谨慎,安全意识不能少!
牢记“三不一多”:不轻信、不透露、不转账、多核实
遇到疑问,第一时间联系正规金融机构或拨打官方客服电话咨询!
来源:微青银
防诈指南:远离非法中介,守住“钱袋子”!
近期,一些非法金融中介活动频发,假借低息快速放款代办服务等名义诱骗消费者,最终导致个人信息泄露、资金损失甚至陷入债务陷阱。为保护您
相关热词搜索: